歡度佳節小心酒精 專家:比迷姦水更危險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12/19 15:33

最後更新: 2017/12/19 15:58

分享:

分享:

(新華社資料圖片)

臨近聖誕新年,不少市民都會與好友飲酒慶祝。禁毒處於2014/15年的統計顯示,超過一成小四至小六生過去一年飲酒,中學生亦近四成,另有約近一成15歲或以上人士過去一年曾暴飲,即連續飲至少5罐啤酒。衞生署認為情況較十年前嚴重,署方2014/15年的調查顯示,21萬名15歲或以上人士,酒精已對其達危害性及很大依賴性,署方呼籲市民在歡渡佳節期間避免飲酒,又強調市民如飲加入果汁成份或咖啡因的酒類,酒精攝取量會更高,更易飲醉,以及「酒精護心」和酒精保暖只屬謬誤。

禁毒處早年調查顯示,在15至17歲的年齡組別中,3成半男性及兩成半女性每月飲酒一次至三天,另外在15至24歲組別中,17%男性及7.5%女性過去一年曾連續飲用至少5罐啤酒,達烈酒程度。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衞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(疾病預防)李嘉瑩說,年輕人飲酒問題漸趨嚴重,主要因為他們近年不少網絡紅人KOL拍片介紹酒類,令他們有飲酒等於享受人生的錯覺,她提醒年輕人切勿誤以為飲酒是很型的行為,又說中國人「以酒護心」的想法沒有研究支持,世衞也從沒建議飲酒可改善健康。

衞生署於早年的問卷調查亦指,在全港600萬名15歲或以上中,21萬人的飲酒習慣達危害性及極大依賴性。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床毒理專科委員會主席劉飛龍表示,09年有一名41歲男性曾飲用不少份量的酒精,然後醉酒駕駛引致6人當場死亡,其呼氣及血液測試酒精濃度超標3至4倍,他最後因誤殺罪名被判入獄。

他又說,過去有新郎在新婚之夜被灌大醉後,需要送入急症室救治,直言:

洞房花燭夜在急症室度過。

他說,如每100毫升血液內含300微克酒精,即屬深度中毒,會暫時失去知覺、昏迷,超過500微克也可死亡。

(左)劉飛龍 醫生,(中)李嘉瑩 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,(右)林思為 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.(車耀開攝)

劉指,坊間有不少謬誤,包括飲酒可暖身,他解釋,飲酒後即時會有發熱感覺,是由於酒精會令血管擴張,但這反而加速身體散熱,令體溫難以保持,又說寒冷天氣下過量飲酒可能引致低溫症。

他又直言,一群朋友歡度佳節時,酒精比迷姦水更危險:

 

如果雙方是認識的情況下飲酒,酒精更易令人失控和失去理智,難以控制大家的行為,不時在佳節前後都會有人來醫院想服用事後丸。

對於近月市面上出現以果汁及咖啡因包裝的汽水酒和斷片酒,銷量極佳,深受年輕人歡迎,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說,果汁酒味道偏甜易入口,斷片酒有咖啡因,令人有保持清醒的錯覺,因而越飲越多,令酒精攝取濃度超標。

林思為指,酒精含量越高,熱量也會越高,也會帶來空泛熱量,即熱量內沒有任何營養素。她又說,飲用大量茶或水有助降低血液或呼氣酒精濃度的說法全屬謬誤:

需要時間排出身體,幾小時並不完全排出,而每個人對酒精吸收和分解有所差異,目前沒有快速清醒的方式。

她又說,市面上解酒藥中的纖維素只能減慢酒精吸收,並非阻止吸收,相反服用者可能因心理作用,以為不會飲醉而飲得更多,形容是更危險。

衞生署強調,現不存在安全飲酒水平,強調酒精可致癌症,市民,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和孕婦在歡度佳節同時,應避免飲酒。